探索流程优化相关理论: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的关键路径优化关键路径优化-
接触过之前我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。进入一家在成都做产品运营的公司,发现我负责的是微信公众号,客服号,做产品的转化率非常低,微信的聊天功能还不能访问,访问量小,还有购买产品咨询和售后的渠道等等。
虽然咨询是一个产品核心,但是产品的转化率、复购率、使用次数、购买行为等,也都能成为决定我运营收入和业绩的重要因素,对于如何去优化用户体验,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优化策略,对于没有数据分析能力的产品,可能是没办法从高到低的流程优化,也可能是功能上需要提升,无法获得明确的数据支持。
好在,作为一家新晋的技术新媒体,基于微信的巨大流量池,可以让我们高效的找到潜在用户。而对于产品和运营来说,如果不能够从某个流程优化上实现最高端的转化,那就大概率的会沦为无本之人。
这里简单分享下几个我们在做产品运营时需要优化的流程,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优化路径。
首先,这个流程是否合理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优化好流程,但是这个优化过程需要我们根据用户习惯,以及产品本身特性去优化。比如,我需要做的,就是让用户的兴趣、偏好、行为发生改变。
在流程优化上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叫做一个目标+一个路径。这个路径里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,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是:
找出一个“可怕”的方法。
这个路径可以是之前的输入法,也可以是现在的工具。比如在PC时代我们需要通过APP (或者服务号)去把流量导流到微信里,微信里的话有微信公众号,就可以把流量导到公众号上。
在移动时代,我们可以通过标签,比如性别、年龄、地域、网速等等,来区分用户群体。
从用户角度来看的话,这个路径可以是:
基于地理位置,比如我在北京,我在广州,那我可能会用一些LBS工具;
基于人群属性,比如,我在广州,我可能会用滴滴;
基于行为属性,比如我在北京,我可能会用一些TIM工具;
基于社交属性,比如我在微信里会用支付;
基于系统属性,比如我在优酷里会用浏览器;
基于身份属性,比如我在小红书上会用很多打赏;
基于个人兴趣,比如我在滴滴打车。
这里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去分析和挖掘,从而找到真正可以帮我们筛选用户的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