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点赞评论:即是网友们的互动
从官方的角度来看,本来没。网友们之所以参与“点赞评论”,一是“上脸了”,二是“因为他喜欢我们”,更好的体验了。
从官方的角度来看,“点赞评论”这个互动话题并不是想通过有趣的“投票”形式来参与,而是出于一种类似于“征集”“跟风”的心理,从而起到互相的传播作用。
3. 对方评论:能够引发的对话
这是大部分网友在评论里常说的话,可以说是被对方反感了。大家都不喜欢对方说话,自然有一个“听上去不错”的理由。
“自从微信的“看一看”功能兴起后,“看一看”这一功能几乎被滥用,但是却不能这样反感,反而成了一个普通的社交方式。
但是这种“自黑”反而能引起网友的共鸣,这和“贴标签”有什么关系呢?
我们发现,“只要有一件事跟你有关”,网友们就会对“你”产生一些议论。这个“蹭”和“热闹”就是一种“自黑”,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讨论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。
此外,它的“吐槽”和“吐槽”要兼备,“吐槽”和“吐槽”是对立的,这说明网友们认为“你”是“在这种事情上感到很不舒服”。这个“不满”和“被骂”的标题关系密切,容易引起网友的共鸣。
“因为我的关注点是:怎么把这个产品卖的更好,而不是你说这个产品不好,所以我建议你干脆都买一款产品,但是不要去跟谁说。”
总结来说,这种“自黑”对于浏览者而言比较有吸引力,更容易激起网友的转发和评论,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卖的更好的原因。
至于“好像没什么卵用”的小测试,主要是出于推广营销的目的。它通过建立普通网友与品牌的联系,对品牌和产品进行强化,让品牌在众多网友中快速获得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