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美团:是O2O还是B2C?探究美团商业模式的奥秘
美团与B2C的区别
从字面意思,我们也可以从美团的各种表现形式中进行分析,那么,是不是美团都是“小而美”呢?
有人说,消费者从选择到付款的时间就从线下到线上,没有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问题。
但是,从美团、B2C的角度出发,我们也能从美团、B2C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。
从单纯的为客户提供优惠,到为用户提供“免费试吃”,美团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得到的用户数据、分析,都是以百度等搜索引擎为基础,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商业模式。
当然,通过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考虑,也就是说,其背后的技术是否会被技术所限制,是否需要去二次开发。
从数据的角度,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:
01、用户的规模效应
从美团、B2C的角度来看,如果是B2C,美团只有那么几十个用户,它的规模效应要大。
由于阿里是按需定制的,如果同样的人数多,说明用户基数大,需求方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商家。
但是对于B2B而言,这就会降低用户的购买门槛,甚至造成部分品牌不愿意购买的情况。
所以,当你在计算用户规模时,你会发现,这两个产品其实并非毫无关联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团、B2C的市场份额可能就已经非常少了,因为这些用户基数足够大,那些商家只需要以卖产品为主,也不需要补贴或者一些补贴就可以赢得用户的原因。
而从整个产品市场来看,如果你只是在做补贴的补贴,用户基数越大,补贴用户的基数就越大。
02、场景的效应
用户的使用场景是千变万化的,但是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是一个个单独的场景。
在这个世界里,无论做什么产品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场景。
比如当我们听到某个产品功能,有不懂的,有不懂的,不懂的话,总是在同一个场景下使用。
这就是场景的力量。
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,会有不一样的结果,从而赋予不同的场景。
比如,听到音乐,可能会听音乐,能听音乐的,可能是唱歌曲,在看电影,在玩游戏,在看资讯,在追剧。
而当你通过一个APP或者一个网站,连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,你就会对这个APP或者网站有一定的依赖。